服務熱線
0512-66728627
News Center
入秋氣溫下降會引起哪些身體變化?
漫長而寒冷的秋天,對老慢支病人來說是一個“關口”,常因受寒感冒、煙霧塵埃污染、化學品過敏等因素導致“老慢支復發”。尤其是在北方地區,秋季氣溫的大幅變化往往會刺激呼吸道,削弱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,加上老年人往往營養不良,身體免疫抗力下降,所以很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反復發作。
秋季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
1、適當運動
運動不僅可以增強人們的肌肉力量以及柔韌性,還能起到控制體重的作用,血壓、血糖會趨于穩定狀態。我們推薦有氧運動,每周3-5次,每次半小時到一小時。
2、防寒保暖
天氣變冷是刺激血管收縮的重要因素,我們通過防寒保暖來抵消降溫帶來的風險,比如北方的朋友可以選擇去相對溫暖的南方過冬,周圍環境溫度提高了,就很好地解決了血管收縮這個難題。防寒保暖,除了多穿衣物外,洗漱、洗澡的水的溫度也很重要,避免出現因為冷水刺激造成血管意外的發生。
3、控制血壓
入秋之后,隨著氣溫的下降,人體的血壓逐漸上升,血壓會處在偏高的水平,我們一定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,通過綜合調理,保持血壓穩定正常正常,減少血壓波動。
4、充足睡眠
秋冬季天氣涼爽許多,入睡也容易了許多,因此,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。每天睡夠7個小時,且睡眠質量要高。
心腦血管疾病的中醫診療”
治病,首在治心;養生,首在養心。百病生于心。內安己心,是大病康復及養生保健的根本。
中醫認為,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心腎不交、心肺氣阻、心脾兩虛、心肝郁滯等,至使水飲凌心、痰迷心竅,淤血堵塞心臟或心包的血脈,心臟元氣受損,不能發揮心臟應有效能。
心主血脈、心藏神志。心在五行屬火,心為火臟,燭照萬物;心為陽臟,而主陽氣?!饵S帝內經》曰,心者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。所以心臟為五臟六腑之大主、為生命之主宰。心臟本體發病,則有跳、 怕、累、 亂、 慌、 悶 、阻、 痛8大癥狀。由于心神不安而出現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七情變化的心理疾病。
中醫望診對于早期診斷心臟病有極大優勢。
中醫認為,心與小腸、脈、面、舌等構成了心系統,而不單單只是指心臟的臟器官。可以觀察鼻根部位,按面部全息來看,兩眼之間的山根部位對應著心臟。
因此,如果山根處有橫紋,多意味著心腦血管有問題,其病狀多顯示為有血脂高、動脈硬化、冠心病的潛在可能。
心腦血管疾病的三療并舉
藥療
注意控制血脂、膽固醇、 血壓、 血糖在正常指標,通過中醫辨證心臟病的氣郁、寒滯、血瘀 、痰凝等釆取不同的治療方式,如行氣、溫經、活血、化痰而達到治本的目的,從而在根本上恢復心腦的生機功能。
動療
動療之動以有氧運動為主,比如散步。散步能很好地把情緒執著的心情通過外境的變化消散于無形。不主張有心腦病者劇烈運動。
《黃帝內經》中的千古名言:“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,精神內守,病安從來?”清靜養神、樂觀恬愉。調暢情志,保持心情愉悅,怒喜思悲恐都不可過度,這是中醫養心的根本,也是治療當代人心理疾病的良方。
食療
食療是讓心腦血管健康有序地進行新陳代謝,飲食應厚薄結合:對厚味食品淺嘗輒止、少食糖與鹽,勿過度飲酒,勿過食油膩、生冷、煎炸、燒烤;薄味指飲食以清淡為主,每頓飯七分飽即可。